诗词原文
江南曲
唐·储光羲
日暮江南烟水寒,游人行尽垂杨岸。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
江上晚来堪画处,参差烟树五湖东。
作者简介
储光羲(约707年—约763年),唐代著名诗人,润州延陵(今江苏金坛)人,祖籍兖州(今属山东),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授殿中侍御史,后迁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陷贼,受伪职,乱平被贬,终不得志,他的诗歌多写田园隐逸生活,风格朴实自然,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储”的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译文
傍晚时分,江南的水面上弥漫着寒冷的烟雾,游人们已经走尽了垂柳依依的岸边,在水中的小洲上采摘白苹,此时正是江南的春日黄昏,洞庭湖的秋天水面广阔无垠,我多么想驾着小船归去,而江上傍晚时分那如画的景致,莫过于五湖东面参差不齐、烟雾缭绕的树林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傍晚时分的美景,通过“烟水寒”、“垂杨岸”、“采白苹”、“洞庭秋”等意象,展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宁静与美丽,最后一句“江上晚来堪画处,参差烟树五湖东”更是将这一景致推向高潮,以如画般的景色收尾,给人以无限遐想。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傍晚的景致,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前两句“日暮江南烟水寒,游人行尽垂杨岸”以“烟水寒”和“垂杨岸”两个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带寒意的江南暮色图。“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则通过采摘白苹和日落春景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江南的春意与生机,后两句“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江上晚来堪画处,参差烟树五湖东”则通过洞庭湖的秋景和诗人欲归的心情,以及江上傍晚如画般的景致,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留恋与向往,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自然,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储光羲的生平经历有关,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晚年更是因安史之乱而陷贼受伪职,乱平后被贬,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仕途心灰意冷,转而更加向往自然与田园生活,这首诗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可能寄托了他对仕途不顺的无奈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