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送卢戡
唐·元稹
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
老妻病卧闺中久,幼女饥寒瘦似糠。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一马黄尘南陌路,眼中唯见北山云。
作者及朝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哲学家,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
作者简介
元稹聪明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元稹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一百卷。
译文
夕阳下红树间蝉声喧嚣不停,白发人送黑发人倍感悲伤,老妻卧病在床已经很久了,幼小的女儿又饿又冷瘦得像糠,厅堂上飞来飞去的燕子依旧相亲相爱,水塘中亲近的鸥鸟仍然双双对对,你骑着马在黄尘滚滚的南陌路上远去,我的眼中只看见那北山悠悠的云朵。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夕阳下的红树、蝉声、卧病的老妻、饥饿的幼女以及堂上的燕子和水中的鸥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切悲伤和对家庭现状的无奈,最后一句“一马黄尘南陌路,眼中唯见北山云”更是以景结情,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迷茫表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细腻,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前两句直接点出离别之痛,中间两句通过描写家庭现状进一步渲染悲伤氛围,最后两句则以景结情,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迷茫巧妙地融入其中,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元稹在送别友人卢戡时所作,卢戡是元稹的好友,两人情谊深厚,在卢戡即将离开之际,元稹深感离别之痛,同时想到自己家中的困境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心中充满了悲伤和无奈,他写下了这首《送卢戡》,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