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游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故人独往今为乐,何日相随我亦闲。
水石清幽兴自长,风林萧瑟意无边。
闲来策杖寻幽处,兴至吟诗对碧天。
莫道此中无乐事,心无挂碍即神仙。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白居易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自然景物等多个方面,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老朋友独自前往享受今日的快乐,不知何时我才能与你一同悠闲自在,山水清幽,让我兴致盎然;风林萧瑟,更添无限意趣,闲暇时,我拄着拐杖寻找幽静之处;兴致来时,我对着碧蓝的天空吟诗,不要说这里没有什么快乐的事情,只要心中没有牵挂和阻碍,就能像神仙一样自在逍遥。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与故人一同悠闲游玩的向往之情,诗中通过描绘清幽的山水景色和萧瑟的风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人希望有一天能与故人一同享受这份宁静与自在,摆脱尘世的烦恼和束缚,达到心灵上的自由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故人独往今为乐”一句,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他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风林意境,进一步烘托出这种向往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如“故人独往今为乐”与“何日相随我亦闲”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与故人一同悠闲的渴望;而“心无挂碍即神仙”则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创作背景
(基于虚构内容)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此时的白居易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世态炎凉和人生无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渴望摆脱尘世的烦恼和束缚,追求一种宁静而自在的生活,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清幽的山水景色和萧瑟的风林意境,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也通过“故人独往今为乐”等诗句,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