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物长乖亦可怜,一生所得犹多苟。出自哪首诗?

小星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叹物

唐·罗隐

二物长乖亦可怜,一生所得犹多苟。

虽蒙并舍情难并,不似同枝意易牵。

鸂鶒尚知求伴侣,鸳鸯终自爱神仙。

何如直上青云去,免似人间苦着鞭。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生活在晚唐五代时期,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依附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世称“罗给事”,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语言直白,多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对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也有所揭露和批判。

译文

这两种事物长久分离真是可怜,一生所得也多是苟且偷安,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却难以情投意合,不像同一枝条上的花朵那样心意相通,鸂鶒(一种水鸟)尚且知道寻求伴侣,鸳鸯终究自爱其神仙般的生活,怎能比得上直接飞上青云去呢,免得像人间一样饱受鞭打之苦。

释义

本诗通过对比两种不同境遇的事物(或人),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中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感慨,前两句“二物长乖亦可怜,一生所得犹多苟”直接点题,指出两种事物长久分离且所得有限、生活苟且的可怜境遇,后两句则通过鸂鶒求伴、鸳鸯自爱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难以相知相守,以及追求自由、超脱现实的愿望。

赏析

本诗以物喻人,寓意深刻,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冷漠,以及个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无奈和挣扎,诗中“虽蒙并舍情难并”一句,既揭示了同处一室却难以心灵相通的悲哀,也暗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而“何如直上青云去”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超脱现实、追求自由的强烈渴望,整首诗语言直白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罗隐生活在晚唐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民生困苦的时代,诗人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举,这使他深感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这首《叹物》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诗中也寄托了诗人对超脱现实、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