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宋·陆游
黄卷幽寻非贵嗜,藜床稳卧虽贫有。
云开日色千峰秀,风定波光万顷秋。
身外功名空自惜,眼前人事不胜愁。
何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路幽。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在昏黄的灯光下静静地读书并非贵族的嗜好,简陋的藜木床虽然贫穷却也能安稳地躺下,云开日出,千山万峰展现出秀丽的景色,风平浪静,广阔的湖面闪烁着秋天的波光,身外的功名富贵只是空自惋惜,眼前的人事纷扰让人不胜其愁,何时才能回到那青山之外,享受月光下松风小径的幽静呢?
释义
首联“黄卷幽寻非贵嗜,藜床稳卧虽贫有”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不以富贵为追求,只愿在书卷中寻找心灵的宁静,即使生活贫困,也能在简陋的床上安稳入睡,颔联“云开日色千峰秀,风定波光万顷秋”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高远,颈联“身外功名空自惜,眼前人事不胜愁”则透露出诗人对世俗功名的淡泊以及对现实人事的无奈与忧愁,尾联“何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路幽”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青山绿水间找到心灵的归宿。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山居生活的写照,通过描绘简朴的生活环境、美丽的自然景色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诗中“黄卷幽寻”与“藜床稳卧”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精神生活的重视,而“云开日色”与“风定波光”的描绘,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使人心旷神怡,颈联的转折,将诗人的思绪从自然景色拉回到现实人事,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无奈与厌倦,尾联的“归去青山外”则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寄托了诗人对归隐田园、享受自然之美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因主张抗金而屡遭排挤,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游选择了归隐山林,过上了简朴而宁静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山居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表达了他对世俗功名的淡泊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在诗中,陆游以自然为友,以书卷为伴,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