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山
唐·刘禹锡
指点便知岩石处,登临新作使君来。
松风清韵飘云外,溪水潺潺绕径回。
远望群峰如画里,近观草木似春裁。
使君此去多佳兴,他日重游更几回。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
译文
指点之间便能知晓岩石所在之处,新登高远眺之作正是为了迎接使君的到来,松树的风声清韵飘向云外,溪水潺潺地环绕着小径回流,远望群山如同画卷中的景致,近看草木仿佛春天精心剪裁,使君此次游览多有雅兴,他日定会再次重游此地。
释义
首联“指点便知岩石处,登临新作使君来”直接点题,说明诗人对山景的熟悉,以及为了迎接使君的到来而创作新诗,颔联“松风清韵飘云外,溪水潺潺绕径回”描绘了山中清幽的自然景色,松风与溪水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颈联“远望群峰如画里,近观草木似春裁”进一步展现了山景的迷人之处,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看,都如同画卷一般美丽,尾联“使君此去多佳兴,他日重游更几回”则表达了诗人对使君游览的赞美以及对未来重游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游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清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指点便知岩石处”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山景的熟悉,也暗示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而“登临新作使君来”则点明了诗歌的创作动机,即为了迎接使君的到来而创作,颔联和颈联的景物描写,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了诗意,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清幽的山景之中,尾联则以一种轻松愉悦的语气,表达了对使君游览的赞美以及对未来重游的期待,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饱满和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禹锡的仕途经历有关,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深刻的感悟,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谪期间,与友人一同游览山水时所作,在游览过程中,刘禹锡被山中的美景所打动,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记录这次愉快的经历,并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这首诗也反映了刘禹锡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雅情趣和乐观精神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