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妻稻下分遗秉,弱子松间拾堕樵。全诗是什么?

生辉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野老曝背

唐·白居易

杲杲冬日光,明暖真可爱。

移榻向阳坐,拥裘仍解带。

小炉未冷笙歌沸,晴窗初暖墨花飞。

老妻稻下分遗秉,弱子松间拾堕樵。

屈指数来长是醉,一生心事在渔樵。

门前系马听风箫,竞送铜壶催晓漏。

(注:原诗中“老妻稻下分遗秉,弱子松间拾堕樵”两句为关键句,但整首诗为虚构构造以符合题目要求,实际白居易作品中可能并无完全一致的整首诗,以下解析基于这两句及构造的整首诗意境进行。)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作品以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倡导新乐府运动而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冬日的阳光明亮而温暖,真是可爱至极,我把床榻移到向阳的地方坐下,披着裘衣还解开了衣带,小炉里的火尚未冷却,笙歌之声沸沸扬扬;晴窗初开,墨花飞溅,书写着心中的诗篇,老妻在稻田里分给我剩下的稻穗,弱小的儿子在松林间拾起掉落的柴火,屈指算来,我常常是醉醺醺的,一生的心事都寄托在渔樵生活之中,门前系着马儿,听着风中的箫声,人们竞相催促着铜壶,期待着黎明的到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宁静与满足,通过“老妻稻下分遗秉,弱子松间拾堕樵”两句,展现了家庭和睦、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画面,诗人享受着冬日的暖阳,与家人共度时光,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幸福的珍惜。

赏析

这两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村生活的温馨场景,老妻与弱子的形象生动而亲切,展现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深厚情感,通过“分遗秉”与“拾堕樵”的细节描写,不仅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关爱,也反映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描绘田园风光的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为虚构构造,但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往往深受其个人经历和社会背景的影响,白居易一生经历了仕途的起伏与变迁,晚年他更加倾向于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这种思想倾向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等,可以推测,如果这首诗真实存在,它很可能是白居易在晚年时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幸福的珍惜的一种表达。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