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月明江上梦,逆随潮水到秦淮。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9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楼夕望招客

唐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永夜,一声长啸动寒霜。

附:未收入原诗但相关的句子

昨夜月明江上梦,逆随潮水到秦淮。

(注:此句为后人根据白居易诗意及生平创作情境所拟,非原诗内容,但可融入解析以丰富背景。)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译文

(原诗部分)

向东遥望海天一色傍晚时分一片茫茫,山势连绵不断江河奔流宽广又长。

四周是万家灯火,一道银河倒影在水中央。

晴天时风吹古树像阵阵雨落,夏夜里月光映照在沙滩上犹如秋霜。

能在江楼之上消磨掉长夜,在一声长啸后,感受到深秋的寒意。

(附加句)

昨夜在明亮的月光下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我逆着潮水来到了美丽的秦淮河畔。

释义

原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在江楼远眺所见的壮丽景象,以及夜晚江边的静谧与清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附加句则通过梦境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秦淮河的深情厚谊和美好憧憬。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收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江边的自然景色与个人的情感体验紧密结合,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清幽的艺术氛围,特别是“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两句,以奇特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变化和诗人的独特感受,而附加句则通过梦境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和意境,使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想象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时期所作,当时他身处江楼之上,远眺江景,心中涌起无限感慨,他通过描绘江边的自然景色和个人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附加句中的梦境描绘也可能与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有关,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人生追求,在创作这首诗时,白居易已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对生命和自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些都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