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未遇吟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英才但未遭文举,明主宁当弃浩然”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完整古诗的连续句,但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中的意境相似,尤其是“不才明主弃”一句,可以视为对“英才但未遭文举,明主宁当弃浩然”意境的呼应,我选择以《岁暮归南山》为基础进行解析,并尝试将关键词融入解析中,以展现其相关意境。)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逸兴以及羁旅行役之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译文
不再向朝廷上书请求官职,而是回到南山那座破旧的草庐。
自认为没有才能而被明君抛弃,又因为多病而朋友疏远。
白发渐渐增多催人衰老,新春又匆匆逼近旧年。
心中满怀忧愁无法入睡,独自对着松月直到夜窗空虚。
(注:在译文中,“不才明主弃”一句可引申理解为“英才但未遭文举(即未被赏识提拔),明主宁当弃浩然(即明君怎会轻易放弃有才华的人)”,以此与关键词相呼应。)
释义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描绘白发频生、新春又至的情状;尾联两句抒怀,表达忧愤不眠,独对松月的孤寂落寞,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赏析
孟浩然的这首诗,以归隐南山为背景,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诗中“不才明主弃”一句,既是诗人的自谦之词,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讽刺,诗人自认为有才华却未被赏识,这与“英才但未遭文举”的意境相契合。“明主宁当弃浩然”则表达了诗人对明君应能识人用人的期望与失望交织的复杂情感,全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
创作背景
孟浩然早年曾有过短暂的仕途经历,但并未得到重用,随着年岁的增长和仕途的失意,他逐渐对官场失去了信心,转而投身于山水田园之中,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归隐南山的情景,抒发了对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