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阆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天上谣

唐·李贺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赵女弹琴西阁明。

苑阆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他自幼聪颖,七岁能诗,但因家道中落,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李贺的诗作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常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因而有“诗鬼”之称,他的作品在艺术上追求独特,风格瑰丽奇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天河在夜晚流转,星星仿佛在漂动,银河边的流云似乎在模仿水声,月宫中的桂树花朵还未凋落,仙女们正采摘香气四溢的花朵,佩戴着香香的佩缨,秦国的妃子卷起窗帘,北窗迎来了拂晓的曙光;赵国的佳人在西阁中弹奏着悠扬的琴声,那苑阆中的仙人究竟在何处寻觅呢?乘着灵槎出使天外的使者又何时才能归来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天上的仙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未知世界的遐想,诗中提到的天河、银浦、玉宫、桂树、仙妾、秦妃、赵女等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天界景象,而“苑阆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仙人难觅、使者难回的无奈与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将天上的仙境描绘得栩栩如生,诗人通过对天界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诗中也蕴含着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

“苑阆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通过这两个问句,表达了对仙人难觅、使者难回的深深感慨,这种感慨既是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也是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整首诗在描绘天界美景的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贺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面对现实的无奈和未来的迷茫,诗人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天际,通过描绘天上的仙境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未知世界的遐想,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也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这首诗也展示了李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才华,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