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随饥马日中行,眼入风沙困欲盲。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唐·白居易

身随饥马日中行,眼入风沙困欲盲。

远望孤城如斗大,长河万里入云青。

边烽直上高山黯,海色遥连大漠平。

为问今宵何处宿,孤村遥见一灯明。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我骑着饥饿的马匹在烈日下前行,风沙吹入眼中,几乎让我失明,远远望去,孤城小得像斗一样大,万里长河绵延不绝,流入云端,呈现出一片青色,边疆的烽火直上高山,天色变得黯淡无光,海色与广袤的大漠相连,显得平坦无垠,请问今晚我将在哪里住宿?远远望见孤村中有一盏灯火在闪烁。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边疆艰苦环境中的行旅生活,首联“身随饥马日中行,眼入风沙困欲盲”直接点出了旅途的艰辛,诗人骑着饥饿的马匹在烈日下艰难前行,风沙吹入眼中,几乎让他失明,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绘了边疆的荒凉景象,孤城、长河、烽火、大漠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辽阔而苍凉的画面,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住宿之地的渴望和无奈,远远望见孤村中的一盏灯火,成为他心中的一丝希望。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边疆的艰苦环境和诗人的行旅生活,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画面感极强,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边疆地区游历或任职期间所作,当时,他面临着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工作压力,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用诗歌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边疆地区的艰苦生活,也展现了白居易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坚韧和才华,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以及他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