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回望距几何,记得好处常经过。的解释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忆旧游

朝代:唐代

作者:顾况

孤城回望距几何,记得好处常经过。

别馆离宫趣非一,凤池鸳渚相经过。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作者简介

顾况(约727年-约815年),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苏州海盐恒山(今在浙江海盐县)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至德二载(757年)进士,曾任校书郎、著作郎、江南员外郎、给事中等职,晚年寓居润州丹阳延陵乡,卒后葬于该地,顾况一生官位不高,而诗文名甚高,是著名诗人王昌龄的入室弟子,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传世。

译文

孤城回望,与曾经的美好之地相隔多远呢?还记得那些美好的地方,我常常经过,离宫别馆,每一处都充满了不同的乐趣,凤凰池畔、鸳鸯洲上,我都曾一一走过,曾经随着织女渡过天河,还记得在那云间听到的第一支歌曲,别再唱那贞元年间供奉给朝廷的乐曲了,因为当时的朝臣已经所剩无几了。

释义

这首诗是顾况回忆往昔游历之作,首句“孤城回望距几何”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游历之地的怀念与回望,而“记得好处常经过”则点明了诗人对那些美好之地的深刻印象,接下来两句描述了诗人曾经游历过的离宫别馆,每一处都充满了不同的乐趣和回忆,后两句则通过“曾随织女渡天河”的浪漫想象,以及“休唱贞元供奉曲”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回忆为线索,通过描绘诗人曾经游历过的美好之地和离宫别馆,展现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深深怀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那些美好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诗人也通过“休唱贞元供奉曲”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无奈与感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顾况的仕途不顺和晚年隐居有关,顾况一生官位不高,而诗文名甚高,晚年寓居润州丹阳延陵乡,在隐居期间,他可能会时常回忆起往昔的游历和仕途经历,从而创作出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怀念之情,贞元年间是唐朝的一个重要时期,而顾况作为当时的文人墨客,对那个时代的记忆和感受也可能成为他创作这首诗的灵感来源之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