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帝城春望
唐·杜荀鹤
日暮风烟起,萧条古帝城。
高楼连苑起,阔阁跨街萦。
山色春寒淡,林花暮雨晴。
帝城风月看常好,人世悲哀老自添。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年—约904年),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著名诗人,他出身贫寒,但自幼好学,曾数次应举不第,后隐居九华山,以诗为伴,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他的部分诗作被收入《唐风集》中。
译文
傍晚时分,风烟四起,笼罩在这座古老的帝城之上,高楼大厦连绵不绝,宽敞的楼阁横跨街道,交织成一幅繁华而又寂寥的景象,春天的山色因寒意而显得淡雅,林间的花朵在傍晚的雨后更显清新,帝城的风月似乎总是那么美好,但人间的悲哀却只能由自己默默承受,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断增加。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帝城的黄昏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易老的感慨,前两句写帝城的繁华与寂寥并存,高楼广厦与风烟四起形成鲜明对比;中间两句以山色春寒、林花暮雨为喻,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悲哀的深刻感受,认为帝城的风月虽好,但人间的悲哀却只能由自己承担,且随着年岁的增长而不断加深。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帝城的黄昏景象,并借此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日暮风烟起,萧条古帝城”两句,既写出了帝城的繁华背后的寂寥,又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而“帝城风月看常好,人世悲哀老自添”两句,则直接点明了诗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悲哀的深刻认识,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晚年隐居九华山期间,此时的他,历经仕途坎坷,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帝城的繁华与寂寥、人生的短暂与无常,都深深触动了他的心灵,他借帝城的黄昏景象,抒发了自己对人生悲哀的感慨,创作出了这首具有深刻哲理的佳作,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以及人们对人生无常的普遍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