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处处堪携手,何事临池苦学书。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89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春风处处堪携手,何事临池苦学书。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其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语言通俗活泼,构思新巧奇特,风格幽默诙谐,并善于从民间口语中提炼出自然生动的语言,形成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的独特诗风。

作者简介

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曾师从于理学大师胡铨、张浚等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及第,初授赣州司户参军,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他为人刚而偏、直而懒、诚而迂,因得罪权臣张浚而罢官,闲居十五年,光宗即位后,才起用为绍兴知府,不久又知隆兴府兼江西转运判官,不久辞官归乡,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享年八十岁,追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译文

其二

松树的树荫下长着一半青苔,想要看书但懒得去翻开。

春风处处都可以与你携手同游,为什么非要苦苦地临池学书法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初夏时节闲居的生活状态,在松荫下,青苔半掩,诗人本想看书却懒得翻开,表现出一种闲适自得的心境,后两句则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春风美景的热爱和对苦学书法的不解,进一步突出了其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闲居初夏时的生活场景和心境,前两句通过“松阴一架半弓苔”和“偶欲看书又懒开”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后两句则以反问的方式,将春风美景与苦学书法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构思新巧奇特,风格幽默诙谐,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闲居期间所作,当时他因得罪权臣而罢官闲居,生活相对悠闲自在,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通过反问的方式也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和官场腐败的不满和讽刺,虽然诗中并未直接提及这些内容,但通过对诗人心境和生活状态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