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高径谁来往,散帙空堂自卷舒。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即事

唐·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杖藜高径谁来往,散帙空堂自卷舒。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寂静的前门紧掩,空旷的山野对着夕阳,鹤巢都筑在松树上,人们的来访稀少,嫩竹节已添上一层新粉,老荷花早落下片片红衣,拄着手杖漫步在长满青草的小径上,这荒野里又有谁来往呢?只有打开书卷,在空寂的屋子里独自卷舒。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时的生活情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诗人自身行为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首联写隐居山林的寂寞,颔联写松林鹤巢,人来人往稀少,颈联写翠竹荷花,生机盎然,尾联则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与自在。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隐居山林时的生活情趣和内心世界,诗人通过对柴扉、落晖、鹤巢、绿竹、红莲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清幽、淡泊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尾联“杖藜高径谁来往,散帙空堂自卷舒”更是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自在逍遥的精神境界。

创作背景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不小,但他早已看透官场的污浊,无心恋栈,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首诗就是他在辋川隐居时所作,通过描绘隐居山林时的生活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与自在,以及对官场的厌倦和超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