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宋·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君作新诗故起予,一吟聊复报双鱼。
作者及朝代
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作者简介
黄庭坚为北宋文坛的重要人物,其诗文风格独特,以学问为诗,善于化用典故,形成了一种生新硬涩的风格,他也是书法史上的大家,擅长行书、草书,尤其是其楷书《砥柱铭》被誉为“天下第九行书”,黄庭坚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但其文学与书法艺术却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升华。
译文
我们相隔万里却在此相见,仿佛忘记了旅途的艰辛;离别的酒宴上,听到三声猿啼,不禁清泪沾衣,昔日我们曾怀揣着攀附天子的梦想,如今却不知何时能再共话夜雨,共享清凉?大雪纷飞中,我们如同脊令鸟般相依为命,惊风之下,鸿雁也难以成行,你写了新诗启发了我,我也用一首诗来回报你的深情厚谊,就像古人用双鱼传递书信一样。
释义
这首诗是黄庭坚与友人元明分别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诗中通过“万里相看”、“三声清泪”等词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深厚的情谊和离别时的悲伤;而“朝云往日”、“夜雨何时”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急雪脊令”、“惊风鸿雁”则借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艰难与孤独;最后两句则直接回应了友人的赠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新诗的赞赏和回赠之意。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离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诗人还通过对比和呼应等手法,使得诗歌在结构上更加严谨,情感上更加饱满。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庭坚在被贬谪至黔南地区时所作,当时,诗人与友人元明相遇并短暂相聚,但随后又要面临分别,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离别的感伤,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以及他对人生、友情和未来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