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川坻娇娆
唐·李商隐
亭亭风露拥川坻,天放娇娆岂自知。
一掬胭脂沉碧甃,樱桃开处柳丝垂。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译文
在风露的簇拥下,那河中的小洲(川坻)显得格外亭亭玉立,大自然赋予的娇媚之态,它自己又哪里知道呢?就像那一掬胭脂沉入碧绿的池水中,樱桃花开之时,柳丝也随风轻垂。
释义
亭亭:形容高耸或直立的样子。
风露:风和露水,常用来形容环境的清幽。
川坻:河中的小洲。
天放:大自然赋予。
娇娆:娇媚美好。
碧甃:碧绿的池水或井壁。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自然美景,通过“亭亭风露拥川坻”一句,展现了小洲在风露中的优雅姿态,而“天放娇娆岂自知”则赋予了自然景物以人性化的特质,暗示了大自然的美丽是无需自知、自然而然的,后两句“一掬胭脂沉碧甃,樱桃开处柳丝垂”则通过具体的意象,如胭脂、碧甃、樱桃花和柳丝,进一步渲染了这幅画面的美丽与和谐,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往往通过描绘自然美景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河中小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诗中的“天放娇娆岂自知”也可能暗含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即个人的美丽和才华往往是在不自觉中展现出来的,而真正的价值往往需要在经历时间的考验后才能被世人所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