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钟山
宋·王安石
投老归来供奉班,尘埃无复见锺山。
何须更待黄粱熟,始觉人间是梦间。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主张变法革新,以富国强兵,减轻人民负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之一,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成就,尤其在散文和诗歌方面,风格独特,影响深远。
译文
到老时才得以辞官归隐,回到供奉佛祖的僧班之中,从此再也不用在尘世中奔波,也无需再眺望那遥远的锺山,何必等到黄粱米饭煮熟,才醒悟到人世间不过是一场梦境呢?
释义
“投老归来供奉班”意指作者晚年辞官归隐,回到寺庙中修行;“尘埃无复见锺山”则表达了作者远离尘世喧嚣,不再为俗务所累的心境。“何须更待黄粱熟,始觉人间是梦间”则通过黄粱一梦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如梦的深刻感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仕途的深刻反思,首句“投老归来供奉班”点明了作者晚年辞官归隐的事实,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淡然与超脱,次句“尘埃无复见锺山”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归隐后的生活状态,远离尘世,心境宁静,后两句则通过黄粱一梦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如梦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虚幻与无常的认识,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富有哲理,体现了作者晚年归隐后的豁达与超脱。
创作背景
王安石在晚年经历了仕途的起伏与人生的沧桑后,逐渐对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他认识到官场的尔虞我诈、世态炎凉,以及人生的无常与虚幻,他选择了辞官归隐,回到寺庙中修行,以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仕途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王安石晚年归隐后的豁达与超脱,以及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洞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