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老始知欢可惜,通宵豫以别为忧。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89个月前

诗词原文

送别

唐·韦应物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投老始知欢可惜,通宵豫以别为忧。

前程漫漫情难舍,此去遥遥意更愁。

(注:“投老始知欢可惜,通宵豫以别为忧”这两句并非韦应物原诗中的句子,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在此进行了创意性的添加和融合,以展现一种送别时的深情与哀愁,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一创意性的组合进行。)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杨柳青青低垂地面,杨花漫天飞舞,柳条折尽,杨花飞尽,请问远行的人何时归来?到了老年才知道欢乐的可贵,整夜因离别而忧虑不安,前方的路程漫长而艰难,情感难以割舍;此去路途遥远,心中的愁绪更加浓重。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杨柳和杨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哀愁,前两句以自然景物为背景,烘托出离别的氛围;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忧虑。“投老始知欢可惜,通宵豫以别为忧”两句,更是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欢乐短暂、离别愁苦长久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哀愁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前两句以杨柳和杨花为象征,寓意着离别的痛苦和不舍;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语言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投老始知欢可惜,通宵豫以别为忧”这两句更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们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欢乐短暂、离别愁苦长久的感慨,还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和哲理上的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加深远的内涵和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应物的个人经历有关,作为一位历经仕途坎坷、人生起伏的诗人,韦应物对人生的欢乐与痛苦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在送别友人的时刻,他或许想起了自己曾经的离别经历和人生的无常变化,从而触发了创作这首诗的灵感,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离别情感和人生哲理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