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宋 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关键词句:笔下能当万人敌,腹中尝记五车书。(此句虽非直接出自本诗,但可概括辛弃疾之才情,故在此提及以作背景铺垫)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力主抗金,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其词作情感激昂,内容丰富,艺术手法多样,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年轻时我率领着雄壮的军队,锦袍战袍下的精锐骑兵如同猛虎下山,初次渡过长江北伐中原,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箭矢(银胡觮,箭的一种),而我们汉人的军队清晨就射出了金色的箭矢(金仆姑,亦指箭),追忆往昔,不禁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再也不能染黑我的白胡须了,原本打算用上万字的策略来平定敌寇,到头来却只能换来在东家种树的书籍(暗指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
释义
此词上片追忆了作者年轻时参加抗金起义军的豪迈生活,下片则抒发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英雄老去的无奈与哀愁,以及对朝廷不能重用人才的深深失望。
赏析
辛弃疾以豪放著称,此词更是将其英雄气概与悲壮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上片的“壮岁旌旗拥万夫”等句,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战争画面,展现了作者年轻时的英勇与豪迈,而下片的“追往事,叹今吾”等句,则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奈与哀愁,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尤其是“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一句,更是将作者的悲愤之情推向高潮,令人深感其壮志未酬的遗憾。
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当时辛弃疾已年近六旬,被朝廷闲置多年,壮志难酬,心中充满了悲愤与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鹧鸪天》,以表达自己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对现实处境的感慨,虽然“笔下能当万人敌,腹中尝记五车书”并非直接出自此词,但这两句话却恰好概括了辛弃疾的才情与抱负,也为其创作此词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