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井已安如赤子,一麾今去上青天。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唐·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万井已安如赤子,一麾今去上青天。

作者及朝代

孟浩然(689年-740年),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孟浩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与王维并称“王孟”,是唐代诗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作者简介

孟浩然早年有志于仕途,但仕途不顺,一生未得显达,他性格直率,不拘小节,喜欢饮酒作诗,与王维、李白等诗人有深厚的友谊,孟浩然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为主,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你十五岁就穿上了彩衣,在慈母面前尽孝承欢。

因为岁贡而成为了孝廉,怀揣着橘子前往秦川。

四座宾客都推崇你的文才,如同文举一般;

中郎将你比作仲宣,对你赞誉有加。

现在万井百姓都已安居乐业,如同赤子般安宁;

而你如今手持旌旗,即将远赴青天般的高远之地。

(注:这里的“万井”指千家万户,形容百姓众多;“一麾”指旌旗,代指官员的赴任。)

释义

这首诗是孟浩然为送别友人张参明经而作,诗中首先描绘了张参年轻有为、孝顺母亲的形象,接着通过“孝廉”和“怀橘”的典故,赞美了他的才学和品德,通过四座宾客的推崇和中郎的赞誉,进一步突出了张参的才华和名声,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张参即将赴任的祝福和期待,同时也隐含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真挚动人,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张参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在情感上,诗人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祝福,又流露出对离别的不舍和眷恋,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情厚谊。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张参明经即将赴任泾州有关,在古代,官员赴任往往意味着离别和远行,因此诗人通过这首诗来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和不舍之情,诗人也可能借此机会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期望,孟浩然一生未得显达,但他对友人的才华和品德却充满了敬意和赞赏,这也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深厚友谊。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