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宋 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变体(含关键词“千言万语无人会,漫倚文章真末策”意境)
(注:原诗中并无直接“千言万语无人会,漫倚文章真末策”两句,但以下变体尝试融合此意境)
鹧鸪天·壮志难酬
宋 辛弃疾
壮岁雄心付水流,铁衣寒戍古边秋。
千言万语无人会,漫倚文章真末策。
忆往昔,泪满眸,功名未就鬓先秋。
空余豪气干云志,独对斜阳叹白头。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力主抗金,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其词作情感激昂,内容广阔,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译文
(变体)
年轻时满腔壮志如同流水般逝去,身着铁甲在古老的边疆寒冷地戍守。
心中有千言万语却无人能懂,只能无奈地依靠文章抒发情怀,但这实在是无用的策略。
回忆过去,泪光盈盈,功名未立而鬓发已斑白。
只剩下满腔的豪情壮志,独自对着斜阳哀叹自己已至暮年。
释义
此变体诗通过描绘词人年轻时的壮志与如今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词人虽有满腔热血和才华,却无人赏识,无法施展抱负的无奈与悲哀,千言万语无人会,漫倚文章真末策”两句,深刻揭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讽刺。
赏析
此变体诗在保持辛弃疾词风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了“千言万语无人会,漫倚文章真末策”的意境,使整首诗更加深沉、悲壮,词人通过对比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与如今的落寞无助,展现了个人命运的悲剧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诗中“空余豪气干云志,独对斜阳叹白头”两句,更是将词人的无奈与悲哀推向了高潮,令人动容。
创作背景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但多次上书朝廷,请求北伐均未得到采纳,他曾在多地任职,但均因政见不合而遭到排挤和打压,此变体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正是基于词人这种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词人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苦闷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虽然原诗中并无直接包含这两句,但结合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可以合理推测出这样的变体诗能够较好地反映他的心境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