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来不道能为雨,直以无心最可怜。全诗是什么?

生辉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唐·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夏云

唐·来鹄

夏云多奇峰,翠色随高低。

时来不道能为雨,直以无心最可怜。

作者及朝代

来鹄,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时期,他的作品以咏物诗见长,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哲思,来鹄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作者简介

来鹄虽在唐代诗坛上并非显赫一时的大诗人,但其作品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流传至今,他善于观察生活,从平凡的自然景象中提炼出深刻的哲理,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智慧和启示,来鹄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也展现了他个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

译文

夏云

夏天的云朵变幻莫测,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峰峦形状,翠绿色随着山峰的高低起伏而变化,它们时而聚集,时而散去,并不刻意追求成为降雨的使者,而是以一种无心的态度展现着它们的可爱之处。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夏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夏云虽然形态多变,但它们并不刻意追求什么,而是以一种自然、无心的态度存在着,这种态度让诗人感到它们特别可爱,也引发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夏云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云的变幻莫测和无心自在的特点,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夏云的形态和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诗人也借夏云之口,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自然的看法:人生无需刻意追求什么,只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就能像夏云一样自在、可爱。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诗人将夏云的变幻莫测与无心自在进行对比,突出了夏云的特点;夏云也象征着一种自然、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刻的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有关,来鹄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矛盾和民族冲突不断,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可能感到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因此他通过描绘夏云的变幻莫测和无心自在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