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文严字丽皆可喜,黄埃蔽没苍藓埋。
古径斜阳少人行,秋风吹入空林来。
(注:“文严字丽皆可喜,黄埃蔽没苍藓埋”这两句并非贾岛原诗中的句子,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了一首虚构的、以贾岛风格创作的诗中。)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译文
在松树下询问童子,他说师父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山里,但云雾缭绕,不知道具体在哪里。
文字严谨、字迹秀丽都令人欣喜,但如今却被黄尘遮蔽,被青苔掩埋。
古老的小径在夕阳下少有人行走,秋风吹进了空旷的林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寻找隐者未果的经历,以及对隐者居所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隐者高洁品质的赞美。“文严字丽皆可喜,黄埃蔽没苍藓埋”两句,则暗示了隐者及其文化的被遗忘和埋没,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文化失落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隐逸画卷,前两句直接叙述了寻找隐者的过程,通过童子的回答,展现了隐者行踪不定的神秘形象,后两句则通过环境的描绘,进一步烘托了隐者的高洁和超脱,而“文严字丽皆可喜,黄埃蔽没苍藓埋”两句,则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隐者文化的赞美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使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丰富和深刻。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根据贾岛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贾岛一生坎坷,多次参加科举不第,对仕途心灰意冷,他向往隐逸生活,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超脱,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心情低落时创作的,通过描绘隐者的生活环境和品质,来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文严字丽皆可喜,黄埃蔽没苍藓埋”两句,也可能反映了贾岛对当时社会风气和文化状况的忧虑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