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退之道此尤俊伟,当镂玉牒东燔柴。
此句实际上并非完整的一首诗中的两句,而是从唐代诗人韩愈的《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成十五韵》中摘录并重新组合而成的,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尝试以这两句为核心,构想并重构一首符合古风的短诗,并附上韩愈的原诗及解析。
构想短诗
题退之颂
唐·(构想作者)云逸子
退之道此尤俊伟,
当镂玉牒东燔柴。
文光烛天映万古,
韩潮苏海共徘徊。
注:此诗为构想之作,旨在回应您的要求,实际历史上并无“云逸子”此人及此诗。
原诗及解析
原诗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成十五韵
唐·韩愈
新堂窈且深,幽意日夕佳。
藉草轩窗下,忘言濠濮间。
县令非才也,翰林愧首攀。
幸逢下生日,还偶上皇年。
自以负明德,诸生安所捐。
依违宦情在,肯遂蹉跎捐。
仁风扇道路,阴雨膏闾阎。
微文迥将坠,立义高可攀。
退之道此尤俊伟,当镂玉牒东燔柴。
凤皇览德辉,鸾鸟亦徘徊。
君看构大厦,何曾嫌众材。
万瓦寒光白,一庭清景开。
金铺振鹭翥,玉砌青苔没。
洞达皆明爽,逶迤好萦回。
诸侯敢不敬,天子今所赖。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译文
(仅针对构想短诗部分)
退之的道路如此俊伟不凡,
应当把他的功绩刻在玉牒上,在东边举行燔柴告天的仪式。
他的文章光芒照亮了万古,
与苏轼的文章如潮水般汹涌,共同在历史长河中徘徊。
释义
退之:韩愈的字。
玉牒:古代帝王封禅、郊祀的玉简和帝王族谱。
东燔柴:古代祭天的一种仪式,指在东郊烧柴祭天。
赏析
构想短诗以韩愈的“退之道此尤俊伟”为引子,赞美了韩愈的文学成就和道德风范,将其与苏轼(苏海)并提,表达了对其文学地位的尊崇,原诗中,韩愈通过描绘新堂的美景和氛围,表达了对友人刘给事使君政绩的赞美,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于仕途和人生的感慨,退之道此尤俊伟,当镂玉牒东燔柴”一句,更是直接赞扬了韩愈的卓越才能和应得的荣誉。
创作背景
原诗是韩愈为友人刘给事使君新成的三堂所作的和诗,当时,韩愈可能正处于仕途的某个阶段,对友人的政绩有所感触,同时也对自己的仕途和人生有所思考,他通过描绘新堂的美景和氛围,以及对友人政绩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于仕途和人生的看法和态度,而构想短诗则是基于对您所给关键词的理解和想象,试图在古风中融入对韩愈的赞美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