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伐蔡何危哉,朝廷百口无一谐。的解释

小星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伐蔡

唐·白居易

元和伐蔡何危哉,朝廷百口无一谐。

群臣愤激皆勇锐,天子深沈固难测。

胡为不决胜负战,握兵逡巡合又开。

苍苍天地正愁惨,谁来宽释此中怀。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作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元和年间攻打蔡州是多么危险啊,朝廷上下议论纷纷,没有一人意见统一,群臣们愤慨激昂,都表现出勇敢果决的态度,但天子的心思却深沉难测,为什么不在战场上决出胜负,反而手握军队犹豫不决,时而合兵时而分开?苍茫的天地正笼罩在一片愁惨之中,又有谁能来宽慰这心中的愁怀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元和年间唐朝攻打蔡州的艰难局势,朝廷内部意见不一,群臣虽然激愤勇敢,但天子的态度却难以捉摸,军队在战场上犹豫不决,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导致局势更加危急,诗人通过描绘这一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同情。

赏析

这首诗以元和伐蔡为背景,通过描绘朝廷内部的纷争和军队的犹豫不决,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国家的困境,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群臣的勇敢与天子的深沉进行对比,突出了朝廷内部的矛盾,诗人通过描绘苍茫的天地和愁惨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诗语言平易通俗,情感真挚深沉,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年-820年),当时,唐朝正面临着严重的边疆危机和内部矛盾,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唐朝发动了对蔡州的战争,由于朝廷内部的纷争和军队的犹豫不决,战争进展缓慢,局势日益危急,白居易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也希望通过这首诗能够唤起朝廷和军队的警觉,共同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而努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