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樊荒圃不可保,守视且寄锺山僧。的释义

小星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寄钟山僧

唐·韦应物

秋草生庭白露时,

故园荒径已离离。

浅樊荒圃不可保,

守视且寄锺山僧。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情怀著称,风格清新淡雅,自然流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韦应物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等人并称“王孟韦柳”,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白露降临之时,庭院中已生出秋草,

故乡的荒园小径,也已长得参差不齐。

那浅浅的篱笆和荒芜的菜圃难以保全,

暂且托付给钟山的僧人代为看守吧。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旧居的怀念与无奈,首句“秋草生庭白露时”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白露时节,庭院中已生出秋草,暗示时光流逝,岁月无情,次句“故园荒径已离离”则直接点出故乡的荒园小径已长满杂草,显得荒凉破败,后两句“浅樊荒圃不可保,守视且寄锺山僧”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旧居难以保全的无奈,只能寄托给钟山的僧人代为看守,流露出一种深深的乡愁和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日故乡荒园的凄凉景象,诗人通过对秋草、荒径、浅樊、荒圃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氛围,表达了对故乡旧居的怀念与无奈,诗人将这份情感寄托给钟山的僧人,既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谊,又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泊情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韦应物晚年时期,韦应物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经历了多次贬谪和流离失所,在这段时期,他深感世事无常,人生如梦,对故乡和旧居的怀念之情愈发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诗人通过描绘故乡荒园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无奈,同时也寄托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