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贫士吟
唐·韦应物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搘床才堪比瓦砾,当粟孰肯捐斗升。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馀。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田园生活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身体多病,思念田园生活;看到百姓流亡,愧对俸禄。
靠在床上,身体瘦弱得如同瓦砾;面对粮食,谁又肯轻易捐出斗升呢?
在坟墓间徘徊,怀念着过去居住在这里的人们。
井灶还有遗迹,桑竹只剩下朽株。
向砍柴的人打听,这些人都到哪里去了?
砍柴的人告诉我,他们都已死去,没有留下什么。
一生远离朝廷和市集,这话真不假。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自身的疾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百姓流亡的愧疚,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搘床才堪比瓦砾,当粟孰肯捐斗升”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病弱不堪、生活困顿的状态,以及面对粮食短缺时人们的无奈和吝啬。
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诗人通过自身的疾病和对百姓流亡的愧疚,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也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遗迹和向砍柴人打听过去居民的下落,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上并不顺利,多次被贬谪到偏远地区任职,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谪到某个地方时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诗人深感自己无力改变现状,只能通过诗歌来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逝去岁月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