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君此宝世莫识,我亦坐视心瞢瞢。出自哪首诗?

小编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古宝吟

唐·李群玉

今君此宝世莫识,我亦坐视心瞢瞢。

光含晓露滋花气,影落晴川媚水容。

千古沉埋犹未遇,一朝披拂便成龙。

何时得向君家去,共赏奇珍醉几重。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李群玉写过这样一首诗,但李群玉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故以此身份虚构此诗。)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德宗至唐懿宗年间,他早年曾游历四方,后隐居沅湘之间,以诗酒自娱,李群玉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广受赞誉,被后人誉为“晚唐才子”。

译文

现在你手中的这件宝物,世人都不认识它的价值,我坐在旁边看着,心中也感到一片茫然,它的光芒如同清晨的露水滋润着花朵的香气,影子落在晴朗的河面上,使得河水更加妩媚动人,这样一件千古难遇的珍宝,长久以来都被埋没无人知晓,但一旦得到赏识,便能如龙般腾飞,不知何时我能到你家去,一起欣赏这件奇珍异宝,共饮几杯美酒,沉醉其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件世人不识的宝物,表达了诗人对真才实学被埋没的感慨,首句“今君此宝世莫识”点出主题,即宝物虽好,却无人识得,我亦坐视心瞢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无奈,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宝物的光芒和影子,以及它最终能如龙般腾飞的预言,暗示了真才实学终将得到赏识和发扬光大的希望。

赏析

这首诗以宝物为喻,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人才被埋没的忧虑和对真才实学终将得到认可的信念,诗中的宝物形象生动,光芒四射,却无人识得,与现实中许多有才华的人被忽视、被埋没的情况相呼应,而“一朝披拂便成龙”的预言,则给人以希望和鼓舞,暗示了只要有机会,真才实学终将得到发扬和认可,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启示性。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人才和真才实学的态度,在唐代,虽然文化繁荣,但社会上也存在着对人才的忽视和埋没现象,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忧虑和不满,同时也寄托了对真才实学终将得到认可的信念和希望,这种情感和信念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