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九江罢纳锡,众渔贱弃秋不登。的解释

春秋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渔家叹

宋·范仲淹

自从九江罢纳锡,众渔贱弃秋不登。

生涯憔悴尽如此,岂复当年有乐情。

作者及朝代

作者: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他政绩卓著,文学成就亦高,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名垂青史,范仲淹的诗词文章均有传世之作,其散文《岳阳楼记》更是千古名篇,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译文

自从九江地区停止征收锡矿税以来,众多渔民的生活变得贫困潦倒,连秋天的渔获都贱卖无人问津,他们的生活境遇如此凄凉悲惨,哪里还能回想起当年那种快乐无忧的日子呢?

释义

九江罢纳锡:九江地区停止征收锡矿税,可能暗示当时政府政策的变动对渔民生活产生了影响。

众渔贱弃秋不登:众多渔民因生活困苦,连秋天的渔获都贱卖甚至无人问津,反映了渔民生活的艰难。

生涯憔悴尽如此:渔民们的生计变得如此憔悴不堪。

岂复当年有乐情:哪里还能回想起当年那种快乐无忧的日子呢?

赏析

这首诗以渔民的生活变迁为题材,通过对比手法,深刻揭示了政策变动对底层民众生活的深远影响,首句“自从九江罢纳锡”点明了背景,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众渔贱弃秋不登”则直接描绘了渔民生活的艰难,情感深沉而有力,后两句“生涯憔悴尽如此,岂复当年有乐情”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渔民生活困境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范仲淹生活在北宋中期,这是一个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生困苦的时代,他一生致力于改革,关心民间疾苦,这首诗正是他在目睹渔民生活困境后,有感而发之作,通过这首诗,范仲淹不仅表达了对渔民生活的同情,也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政策的弊端和对底层民众生活的忽视,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这首《渔家叹》也不例外。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