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武乃文"的摘要为:该成语意指既有武艺,又有文才,形容人文武双全,才德兼备。“乃”是“既”的意思,“武”指武艺,“文”指文才,整体表达了一个人既具备勇猛果敢的武人气质,又拥有温文尔雅的文化素养。
1、乃武乃文的释义:
“乃武乃文”意指既擅长武艺又精通文学,形容一个人文武双全,既有军事才能又有文化修养。“乃”是“既、又”的意思,“武”指武艺、军事,“文”则指文学、文化。
2、乃武乃文的出处:
此成语出自《尚书·大禹谟》:“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惟明克允!’皋陶曰:‘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罔罚之辜,克谐以和,简孚有众,惟明作哲,尔无面从,退有后言,钦四邻,威怀猾夏,以刑弼教,期于予治,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时乃功,懋乃绩,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分北三苗,厥后惟民,乃武乃文,绥万邦,屡省乃成,钦哉!’”虽然直接提及“乃武乃文”的原文在此段中并未直接出现,但后世多将“乃武乃文”作为对古代圣贤或英雄文武双全品质的概括,其思想源于《尚书》等古代典籍对理想君主或贤臣的描述。
3、乃武乃文的例句:
他自幼习武读书,长大后果然乃武乃文,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4、乃武乃文的分解解释:
- 乃:连词,表示“既、又”的意思。
- 武:指武艺、军事才能。
- 乃:同上,再次强调“既、又”的并列关系。
- 文:指文学、文化修养。
5、乃武乃文的成语用法:
作为成语使用,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既有军事才能又有文化修养,文武兼备,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用于赞美某人全面发展的才能。
6、乃武乃文的示例:
- 古代名将岳飞,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真乃乃武乃文之人。
- 这位学者不仅学术造诣深厚,还擅长武术,真正做到了乃武乃文。
7、乃武乃文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文武双全、文武兼备、文武兼济,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一个人既有军事才能又有文化修养。
- 反义词:有勇无谋、有文无武,前者指只有勇气而没有智谋,后者指只有文化修养而没有军事才能,都未能达到文武双全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