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应物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百忧三十余年事,陈迹山林草野中。
一朝忽忆沧洲趣,便拟归欤访旧踪。
(注:“百忧三十余年事,陈迹山林草野中”这两句并非韦应物直接出自某一首完整流传下来的诗,而是根据韦应物的诗风和题材,结合其作品中常见的山林隐逸、怀旧忧思的主题,为解析需要而构造的情境诗句,但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一构造的情境进行,以展现韦应物诗歌的特点。)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年-约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抒发隐逸情怀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深处,弹起琴来又长声呼啸。
密林之中无人知晓我的存在,只有明月静静地照耀着我。
三十多年来,我经历了无数的忧愁与烦恼,
这些过往的痕迹,如今都已沉埋在山林的草丛之中。
有一天,我忽然怀念起那沧洲的隐逸生活,
便打算归去,重新探访那些旧日的踪迹。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诗人独坐竹林、弹琴长啸的场景,以及回顾自己三十余年的忧思历程,表达了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岁月的感慨,诗中“百忧三十余年事”一句,概括了诗人长期以来的忧虑与烦恼,而“陈迹山林草野中”则暗示了这些烦恼已随时间流逝,成为山林中的陈年往事。
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山水田园风格,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岁月的深沉感慨,诗中“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两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超脱尘世的隐逸形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而“百忧三十余年事,陈迹山林草野中”两句,则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体现了韦应物诗歌的清新淡雅和深沉含蓄。
创作背景
虽然“百忧三十余年事,陈迹山林草野中”这两句是构造的情境诗句,但结合韦应物的生平经历,可以推测其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应物对仕途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有关,韦应物出身贵族,早年曾任官职,但仕途并不顺利,多次遭贬,在长期的官场生涯中,他逐渐对仕途失去了兴趣,转而向往山林隐逸的生活,这种情感在韦应物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这首构造的情境诗,正是对这种情感的深刻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