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枕但能知广乐,挥毫何以报明珠。的释义

小星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寄令狐郎中

唐·李商隐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君吟丽句清如玉,我寄愁心白似絮。

伏枕但能知广乐,挥毫何以报明珠。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之间,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李商隐还擅长骈文写作,文辞清丽,为后世所传颂。

作者简介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代,他早年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培养,但仕途并不顺利,多次因卷入政治斗争而遭贬谪,李商隐的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晚唐社会的现实,也表达了他个人的情感与抱负。

译文

嵩山的云和秦地的树啊,我们离别已久,你寄来的书信像双鲤一样穿越千山万水来到我身边,请不要再询问梁园中的旧宾客了,茂陵的秋雨里,我病卧在床,如同当年的司马相如,你吟诵的诗句清新如玉,我寄给你的愁心却像白絮一样纷乱,我躺在床上只能聆听广陵的乐曲,挥毫泼墨又怎能报答你赠送的明珠呢?

释义

这首诗是李商隐写给令狐绹(令狐楚之子,曾任郎中)的回信,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令狐绹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同时也透露了自己病中的孤独和愁苦,首联写离别之久和收到书信的喜悦;颔联以司马相如自比,暗示自己的困顿和病苦;颈联赞美令狐绹的诗句清新如玉,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愁苦;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令狐绹赠诗的感激和无法报答的愧疚。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诗人通过描绘离别、书信、病苦等意象,表达了对令狐绹的思念和感激之情,诗人也巧妙地运用典故和比喻,如以司马相如自比,以明珠喻令狐绹的赠诗,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尾联“伏枕但能知广乐,挥毫何以报明珠”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令狐绹赠诗的深深感激和无法报答的愧疚之情,令人动容。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病中写给令狐绹的回信,当时李商隐仕途不顺,多次遭贬谪,生活困顿,而令狐绹则仕途得意,曾任郎中一职,李商隐在病中收到令狐绹的书信和赠诗,心中感激不已,于是写下这首回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晚唐社会的现实和诗人的个人遭遇,也展现了李商隐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真挚的情感世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