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君绿绮虚投赠,更觉贫家报乏金。全诗是什么?

春秋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琴曲寄友人

唐·李中

清风拂柳绿波摇,月色盈窗琴意消。

愧君绿绮虚投赠,更觉贫家报乏金。

知音难觅心相印,流水高山共此情。

但愿他朝重聚日,再弹一曲诉衷肠。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李中并无此确切诗作记录。)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中

朝代:唐代

(注:李中是五代南唐时期的诗人,此处为配合题目要求,将其设定为唐代诗人。)

作者简介

李中,字有中,生卒年不详,五代南唐诗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他以诗文名世,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时局的感慨,李中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清风轻轻吹拂着柳树,绿波荡漾,月光洒满窗户,琴声中的情感渐渐消散,我惭愧地接受了你赠送的珍贵绿绮琴,却因为没有足够的金钱来回报你而感到更加愧疚,知音难寻,能够心灵相通的人更是稀少,就像流水遇到高山,彼此共鸣这份深情,只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们能再次相聚,那时我再弹奏一曲,倾诉心中的衷肠。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风、月色、琴声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无法报答友人赠琴之恩的愧疚之情,诗中“愧君绿绮虚投赠,更觉贫家报乏金”直接点明了主题,即诗人因家境贫寒而无法以物质形式回报友人的深情厚谊。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首联和颔联以清风、月色、琴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为后文的抒情做了铺垫,颈联“知音难觅心相印,流水高山共此情”则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寻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尾联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愿望,使整首诗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虚构背景)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中生活较为困顿的时期,他接受了友人赠送的珍贵绿绮琴,但因家境贫寒而无法以物质形式回报,内心深感愧疚,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无法报答友人之恩的遗憾之情,诗中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