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感怀
朝代:唐代
作者:刘长卿
挟策有思悲慷慨,负薪无力病侵淫。
空庭日暮鸟争树,深院春寒花满林。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伤心。
何时得遂归田计,月满松风径自深。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属河北)人,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后因事贬谪,仕途坎坷,刘长卿的诗多写贬谪漂泊、山水田园之景,风格含蓄深沉,情感真挚动人,是唐代五言诗的杰出代表之一,与韦应物并称“韦刘”。
译文
手执书卷心中满怀悲愤与慷慨,却因身负重病无力劳作,病痛日益侵袭,空旷的庭院在日暮时分,鸟儿争抢着栖息的树木;深邃的院落里春意尚寒,花儿却已开满了树林,愁绪深重本想借诗来排遣,但诗作完成后吟诵起来反而更加伤心,不知何时才能实现归隐田园的计划,在那月华如练、松风阵阵的小径上悠然自得。
释义
挟策有思悲慷慨:挟策,指手持书卷;悲慷慨,形容心中悲愤激昂的情绪。
负薪无力病侵淫:负薪,喻指劳作;无力病侵淫,指因病无力,病痛逐渐加重。
空庭日暮鸟争树:描绘了一幅日暮时分,空旷庭院中鸟儿争抢栖息之地的景象。
深院春寒花满林:春寒料峭之时,深院中却已花开满林,形成鲜明对比。
赏析
这首诗是刘长卿病中感怀之作,通过描绘自身病中的境遇与心境,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以及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首联“挟策有思悲慷慨,负薪无力病侵淫”直接点出诗人病中的状态与心境,既有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时局的悲愤,又有因病无力劳作的无奈,颔联通过“空庭日暮鸟争树,深院春寒花满林”的景物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苦,颈联“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伤心”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借诗遣愁却愁上加愁的复杂情感,尾联“何时得遂归田计,月满松风径自深”则流露出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与向往,以月满松风的小径作为归隐生活的象征,给人以宁静美好的遐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刘长卿仕途不顺、因病贬谪期间,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刘长卿在仕途上却屡遭挫折,晚年更是因病困顿,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愤与无奈,以及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刘长卿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