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挽文丞相
宋·虞集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两朝身与国安危,典策哀荣此一时。
作者及朝代
作者:虞集(1272年-1348年)
朝代:元代
作者简介
虞集,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政治家,官至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他自幼聪颖,博学多识,在文学、史学、书法等领域均有卓越成就,虞集的诗文风格典雅,内容多涉及历史、政治和人生哲理,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手持金戈试图挽回夕阳下的败局,作为南人俘虏却无奈只能任北风吹拂,张良原本是为了报韩国之仇而出山,诸葛亮又怎会料到汉朝的国运已经转移,鼎湖之畔云雾昏暗,龙已远去;华表之上月光皎洁,鹤归迟迟,在两朝之间,你的命运与国家的安危紧密相连,如今典册中记载的是你的哀荣,但这只是暂时的荣耀。
释义
这首诗是虞集为悼念南宋末年的忠臣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故称文丞相)而作,诗中通过对比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命运,突出了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英勇与无奈,也表达了对文天祥忠诚与牺牲精神的哀悼与敬仰。
赏析
1、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对比张良为报韩仇而出山与文天祥为南宋抗元而牺牲,以及诸葛亮未能阻止蜀汉灭亡与文天祥未能挽回南宋败局的命运,突出了文天祥的忠诚与悲壮。
2、象征意象:鼎湖龙去、华表鹤归等意象,既表达了文天祥的逝去与国家的衰败,又寄托了诗人对文天祥的哀思与敬仰。
3、情感深沉:全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文天祥忠诚与牺牲精神的赞美,又有对国家兴衰的感慨与无奈。
创作背景
虞集创作这首诗时,正值元朝中期,社会相对稳定,但元朝作为异族统治的王朝,在汉族士人心中始终存在着一定的民族隔阂与情感纠葛,文天祥作为南宋末年的忠臣,其忠诚与牺牲精神在汉族士人中具有极高的声望与影响力,虞集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文天祥的哀悼与敬仰,也寄托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与对民族命运的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虞集作为一位汉族士人在元朝统治下的复杂情感与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