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来气弱归宜早,偷取官多责恐深。全诗是什么?

风云11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归隐

朝代:唐代

作者:杜荀鹤

病来气弱归宜早,偷取官多责恐深。

野水乱流人迹少,秋风斜日鸟飞沉。

山前古寺闲钟远,林外孤云暮景侵。

自笑无成空老大,却寻茅屋听猿吟。

作者简介

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晚唐著名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举不第,后曾入淮南节度使高骈幕府,任掌书记,高骈被诛后,他一度流落江湖,晚年归隐九华山,杜荀鹤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明畅,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译文

身体抱恙,气息微弱,应当早早归隐;若贪图官职,窃取高位,恐怕会招致深重的责罚,野外水流湍急,人迹罕至;秋风萧瑟,夕阳西下,鸟儿或飞或沉,山前的古寺钟声悠扬,传得很远;林外的孤云在暮色中缓缓移动,我自嘲一生无所成就,只是白白老去,如今只好去寻找那茅屋,聆听猿猴的吟唱。

释义

首联表达了诗人因身体原因和对官场的厌倦而选择归隐的决心;颔联描绘了归隐之地的荒凉与寂静;颈联通过古寺钟声与孤云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归隐生活的清幽与超脱;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无所成就的感慨与自嘲,以及对归隐生活的接受与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归隐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病来气弱归宜早”一句,既是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无奈,也是对官场纷扰的厌倦,透露出一种急流勇退的明智与洒脱,而“偷取官多责恐深”一句,则是对官场腐败现象的深刻揭露与批判,表达了诗人对清廉自守的坚持,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是一首充满哲理与人文关怀的佳作。

创作背景

杜荀鹤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应举不第,后虽入幕府,但并未得到重用,在目睹了官场的腐败与黑暗后,他逐渐产生了归隐的念头,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归隐生活的宁静与超脱,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与无奈,反映了晚唐时期士人阶层的普遍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