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论已嗟能听少,力行还恨赋材微。的解释

梦梦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病中思

唐·李商隐

翳翳晴光隔皂埃,病余心力几曾回。

高论已嗟能听少,力行还恨赋材微。

衾裯冷覆空悲梦,枕簟秋生易忆归。

惟抱沉痾堪自惜,堪怜唯有故时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阴暗的阳光被尘埃隔断,病后心力衰弱几乎未曾恢复。

高深的议论已感叹能倾听的人太少,努力实行又遗憾自己的才能微薄。

被子床单冷冷地覆盖着,只能空自悲叹梦境的虚幻,枕席在秋凉中更易让人思念归家。

只能抱着久治不愈的疾病暗自怜惜,唯一值得怜悯的只有那旧时的衣裳。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病中的孤独与无奈,首联写因病而心情抑郁,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颔联“高论已嗟能听少,力行还恨赋材微”表达了诗人虽有高见却无人倾听,虽有行动却恨自己才能不足的感慨;颈联写病中的孤独与对家的思念;尾联则进一步表达了对自己病体的无奈与自怜。

赏析

这首诗以病中思绪为主线,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无奈与自怜,颔联“高论已嗟能听少,力行还恨赋材微”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既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叹,又流露出对自己才能不足的遗憾,这种情感在病中的背景下显得尤为深沉和凄凉,颈联和尾联则进一步渲染了病中的孤独与对家的思念,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感伤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晚唐时期创作的,当时他身处乱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长期的病痛折磨和仕途的挫折使他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无奈,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它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理状态和生活境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商隐在晚唐时期的艰难处境和复杂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