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隐居
唐·刘沧
尘土波澜不自期,飘然身与愿相违。
青山绿水应无恙,白发苍颜岂有归。
云外飞鸿长自去,林间啼鸟几时回。
空余惆怅斜阳外,独倚危栏看落晖。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时局的感慨,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刘沧虽不如李白、杜甫等大家知名,但其作品在唐代诗坛上仍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内心情感,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译文
我本无意卷入世间的尘土与波澜,却发现自己身不由己,与初衷背道而驰,青山绿水依旧美好如初,而我已白发苍苍,哪里还有归途可言?云外的飞鸿自由自在地飞翔,林间的鸟儿不知何时才能归来,只留下无尽的惆怅在这斜阳之下,我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望着落日余晖渐渐消散。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首句“尘土波澜不自期”揭示了诗人对世事纷扰的无奈与不期而遇的感慨;次句“飘然身与愿相违”则直接点出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对比青山绿水的恒常与自身年华的老去,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奈与失落感,最后两句以飞鸿的自由与自身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惆怅与对未来的迷茫。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青山绿水应无恙”与“白发苍颜岂有归”的对比,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留恋,又表达了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悲哀,飞鸿的自由与诗人的孤独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沧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历经世事沧桑,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感悟,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诗人内心充满了无奈与失落感,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与对未来的迷茫与惆怅,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晚期社会动荡不安、个人命运多舛的时代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