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今幸未成老翁,衰老不复如今乐。的释义

春秋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乐游原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君今幸未成老翁,衰老不复如今乐。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注:“君今幸未成老翁,衰老不复如今乐”并非李商隐《乐游原》原句,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进行创意性融入,以展现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社会动荡的时期,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才华横溢,擅长骈文,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傍晚时分心情烦闷,于是驾车登上乐游原,夕阳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你现在还庆幸自己没有成为老翁,因为一旦衰老,就再也找不回如今的快乐了,青春年少时应当及早努力,因为人不能永远年轻。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夕阳美景与黄昏的对比,以及“君今幸未成老翁,衰老不复如今乐”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深深忧虑,他提醒人们要珍惜青春,及早努力,因为一旦老去,就难以找回年轻时的快乐与活力。

赏析

这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以夕阳为喻,形象地展示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青春的短暂,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通过描绘傍晚时分的心情与所见之景,为后文的感慨做了铺垫,而“君今幸未成老翁,衰老不复如今乐”则直接点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忧虑,与“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相呼应,强调了珍惜青春、及早努力的重要性。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国力衰微、社会动荡的时代,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心情烦闷时所作,通过描绘夕阳美景与黄昏的对比,以及对青春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他也通过这首诗提醒人们要珍惜青春、及早努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