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名百物自轩辕,野老何知强讨论。的解释

小编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辨物

唐·韦应物

正名百物自轩辕,野老何知强讨论。

牛马毛犀同一色,鸡豚狗彘等成群。

牺牲已见沈祠庙,畋猎犹闻习水军。

欲识皇风遐迩被,试看名物自斯存。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也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译文

自从轩辕黄帝开始,万物都有了正确的名称,乡野的老人哪里懂得这些,却偏偏要强作讨论,牛、马、毛犀等动物皮毛颜色相近,鸡、猪、狗等家禽家畜也常成群出现,祭祀用的牺牲已经陈列在祠庙之中,狩猎的活动还听说在水军中进行,要想知道皇恩浩荡、风化四方,只需看看这些名物自然存在的状态就知道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万物名称的由来和乡野老人的讨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万物分类和命名的思考,诗中提到轩辕黄帝为万物正名,强调了古代圣人对自然界的认知和分类,而乡野老人的讨论则显得无知和多余,暗示了诗人对世俗见解的轻视,诗人还通过描绘祭祀和狩猎的场景,展示了古代社会的风俗和习惯,以及皇恩浩荡、风化四方的主题。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轩辕黄帝与乡野老人的对比,突出了古代圣人与世俗见解的差异,诗中还通过描绘祭祀和狩猎的场景,以及名物的存在状态,象征了皇恩浩荡和风化四方的主题,在语言上,韦应物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这首诗也不例外,诗人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应物对自然界和古代社会的思考有关,作为一位出身贵族世家的文学家和诗人,韦应物对自然界和古代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感悟,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万物分类和命名的思考,以及对古代圣人和世俗见解的看法,诗人还通过描绘祭祀和狩猎的场景,展示了古代社会的风俗和习惯,以及皇恩浩荡、风化四方的主题,这些思考和感悟可能源于韦应物对自然界和古代社会的深入观察和思考,也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