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愁地僻无鑋客,旧学从谁得指南。出自哪首诗?

小编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宋

作者:释绍嵩

林深路转午鸡啼,知有人家住隔溪。

一坞闹红春欲动,只愁地僻无鑋客。

山前山后水重重,白云深处几茅蓬。

旧学从谁得指南,独倚危楼看断鸿。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隐逸生活和表达个人心境,其作品多反映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在茂密的树林中,小路蜿蜒曲折,正午时分传来鸡鸣声,我知道在溪流对岸定有人家居住,一坞的桃花盛开,春意盎然,仿佛要跃动起来,只是担心这偏僻之地没有来访的文人墨客,山前山后水流环绕,重重叠叠,白云深处隐藏着几间茅屋,我过去所学的学问如今该向谁请教指引呢?只能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望着天边断续飞过的鸿雁。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林中的自然景象和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以及对学问追求的迷茫,前两句写山林幽静,鸡啼声透露出人烟的存在;三四句以桃花盛开象征春意盎然,同时流露出对无人赏识的忧虑;五六句进一步描绘山居环境的清幽与隔绝;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学问追求的迷茫和孤独感。

赏析

这首诗以山居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林中的自然美景和隐居生活,诗人以“林深路转”起笔,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接着以“午鸡啼”点出时间,同时暗示了人烟的存在,三四句以桃花盛开象征春意盎然,同时以“只愁地僻无鑋客”表达了诗人对无人赏识的忧虑,也透露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怀,五六句进一步描绘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隔绝,白云深处的茅屋象征着诗人的隐居生活,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学问追求的迷茫和孤独感,以“独倚危楼看断鸿”作为结尾,既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心境,也增添了整首诗的意境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隐居生活有关,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他选择隐居山林,远离尘嚣,过着一种简朴而宁静的生活,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山林中的自然美景和隐居生活,表达了自己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以及对学问追求的迷茫,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和对个人心境的深刻感悟,在隐居生活中,诗人或许面临着学问上的困惑和孤独感,但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以诗文为伴,以自然为友,享受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生活。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