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写此哀终不尽,但令千载少知君。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67个月前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其三》,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遣悲怀三首·其三

唐·元稹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欲写此哀终不尽,但令千载少知君”为后人从该组诗中提炼或化用之意,虽非直接出自本诗某一句,但整体情感与之相符,体现了元稹对亡妻深深的哀思与怀念。)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元稹聪明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

译文

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双眉。

(注:“欲写此哀终不尽,但令千载少知君”之意可理解为:想要写下这无尽的哀思,却只怕千年之后,世人少有人能知晓你对我的深情与我对你的怀念。)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妻韦丛深切的悼念之情,诗人通过闲坐时的哀思、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对邓攸无子和潘岳悼亡的联想,以及对死后合葬的无望和来世结缘的虚幻,深刻展现了其对亡妻的深情厚谊和无法释怀的悲痛。

赏析

元稹的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联想,将诗人对亡妻的哀思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以邓攸无子和潘岳悼亡为典,既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又体现了对亡妻深深的怀念,诗人通过“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的感慨,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其悲痛之情的理解,最后两句“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更是将诗人对亡妻的深情和愧疚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创作背景

元稹的这组《遣悲怀》诗共三首,是他为悼念去世的妻子韦丛而作,韦丛出身名门望族,却嫁给元稹这样一个当时社会地位并不高且家境贫寒的书生,婚后,韦丛任劳任怨,与元稹同甘共苦,夫妻之间感情深厚,韦丛却在二十七岁时因病去世,这对元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为了表达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和哀思,元稹写下了这组感人至深的悼亡诗。“欲写此哀终不尽,但令千载少知君”的情感,正是元稹对亡妻深情厚谊的真实写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