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谢公
唐·温庭筠
谢公才业自超群,误长清谈助世纷。
隋苑柳条全暮雨,灞陵原草尽朝曛。
空庭日暮鸟飞尽,古寺门前人独闻。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作者及朝代
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才思敏捷,精通音律,诗词兼工,以词著称,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他的诗辞藻华丽,多写闺情,风格浓艳精巧,对后世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也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谢安的才学和能力自然超群出众,却不幸因过于沉迷于清谈而助长了世间的纷扰,隋朝皇家园林中的柳条在黄昏的雨中显得格外凄凉,灞陵原上的野草在早晨的余晖中全部呈现出一片黯淡,空旷的庭院在日暮时分鸟儿已经飞尽,古老的寺庙门前只有我一人独自聆听这寂静,谁说伤心之事难以描绘成画?只是画家的心思总是追逐着世人的情感罢了。
释义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谢安(东晋名臣、军事家)的感慨,首句赞扬谢安的才学和能力,但随后指出他因沉迷于清谈而未能充分发挥其才能,反而助长了世间的纷扰,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绘隋苑和灞陵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黯淡的氛围,暗示了谢安未能实现其抱负的遗憾,最后两句则通过画家的角度,表达了伤心之事难以完全通过画作来传达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诗人通过对谢安的感慨,表达了对才人未能尽其用的遗憾和惋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寺庙的寂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整首诗在情感上深沉而含蓄,语言上则优美而富有韵律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自身的遭遇有关,温庭筠虽然才学出众,但一生仕途坎坷,未能得到重用,他通过这首诗对谢安的感慨,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未能实现抱负的抒发,唐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可能也借此诗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中提到了“谢公才业自超群”,但这里的“谢公”并非特指历史上的谢安,而是诗人用来借喻的一种手法,在解读这首诗时,需要将其与历史上的谢安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