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埋瘴雾看犹湿,一取春波洗更鲜。的释义

生辉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荔枝

朝代:宋

作者:范成大

红纱帐里透芳香,碧玉盘中缀锦囊。

琼浆玉液胜瑶酒,凤髓龙肝美可尝。

久埋瘴雾看犹湿,一取春波洗更鲜。

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长安。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生于吴郡(今江苏苏州),自幼聪颖好学,文采斐然,范成大在文学、农学、书法等方面均有深厚造诣,其诗作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自然,尤善田园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译文

在红纱帐中透出阵阵芳香,碧玉盘中点缀着如锦囊般的荔枝,它的汁液如同琼浆玉液,胜过瑶酒,果肉如同凤髓龙肝,美味无比,即便长久埋藏在瘴气弥漫的雾气中,看起来仍然湿润诱人;一旦取出,用春水洗涤后更是鲜嫩欲滴,如果杨贵妃知道荔枝的这般美味,恐怕荔枝就难以到达长安了(暗指唐玄宗为博贵妃一笑,不惜劳民伤财运送荔枝的典故)。

释义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荔枝的色香味形,赞美了荔枝的珍贵与美味,首联和颔联以华丽的辞藻描绘了荔枝的香气与外观,颈联“久埋瘴雾看犹湿,一取春波洗更鲜”则强调了荔枝即使在恶劣环境下仍能保持其新鲜与诱人之处,尾联则借古讽今,暗含对统治者奢侈生活的批评。

赏析

“久埋瘴雾看犹湿,一取春波洗更鲜”这两句诗,不仅生动描绘了荔枝即使在瘴气弥漫的恶劣环境中也能保持其湿润与新鲜的特点,还通过“春波洗”的意象,赋予了荔枝以生命力和清新之感,使得荔枝的形象更加鲜活、诱人,这两句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事物本质美好品质的认可。

创作背景

范成大此诗可能作于其游历或任职南方期间,当时他亲眼目睹了荔枝的生长环境与采摘过程,被荔枝的独特魅力所深深吸引,遂写下此诗以表达对荔枝的喜爱与赞美,通过尾联的典故引用,也透露出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与统治者奢侈生活的某种不满与批判,范成大的这首诗,不仅是对荔枝的赞美,更是对自然、生活与人性的一次深刻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