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寻友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忧时自欲寻君语,行路何妨更有诗。
野旷人稀行步缓,风清云淡日斜时。
山间鸟语声声脆,陌上花香处处迷。
此去不知归处远,但求一晤解心疑。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陆游实际作品中并未直接包含此诗,但风格与陆游的诗词相近。)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因为忧虑时局,我自然而然地想要寻找你倾诉心声,即便在行走的路上,也不妨碍我吟咏诗歌,原野空旷,人烟稀少,我放慢脚步,享受着清风徐来、云淡日斜的宁静时光,山间传来阵阵清脆的鸟鸣,田野间花香四溢,令人陶醉,此去不知归途有多远,但我只求能与你一见,解开我心中的疑惑。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忧虑国家时局时,渴望与朋友倾诉心声的情感,即便在行走的途中,他也不忘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中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色,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期待相见的迫切心情。
赏析
这首诗以“忧时”为起点,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思念,在行走的路上,诗人不忘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野旷人稀”、“风清云淡”等,营造了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忧虑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期待,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南宋朝廷内外交困,国家时局动荡不安,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深感忧虑,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渴望与朋友倾诉心声,共同探讨国家大事和人生哲理,由于种种原因,他与友人难以相见,只能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