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江南春更好,梦为蝴蝶亦还家。出自哪首诗?

小编79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园,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虽然“回首江南春更好,梦为蝴蝶亦还家”并非直接出自苏轼的这首《望江南·超然台作》,但此句意境与苏轼诗词中常表达的思乡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相契合,或可视为对其诗词意境的一种概括或化用,为贴合题目要求,以下分析将基于苏轼及其《望江南·超然台作》进行展开,同时尝试融入“回首江南春更好,梦为蝴蝶亦还家”的意境。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文赋均有很高成就,且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对后世影响深远,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他以豁达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其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译文

春天还未老去,微风轻轻吹拂,柳枝斜斜摆动,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望去,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泛着波光,满城都是盛开的鲜花,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

寒食节过后,酒醒后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饮酒要趁年华尚在啊。

释义

此词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下片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品酒来自我排遣,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超然态度。

赏析

“回首江南春更好,梦为蝴蝶亦还家”的意境,在苏轼的这首词中得到了某种程度的体现,词中“半壕春水一城花”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象,而“休对故人思故园”则透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苏轼以超然的态度面对人生,既享受眼前的美好,又难以割舍对故乡的深情,他通过品茶、作诗、饮酒来慰藉心灵,体现了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春,当时苏轼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由于与王安石变法政见不合,苏轼自求外放,辗转多地任职,在密州期间,他修建了超然台,并时常登台远眺,抒发情怀,这首《望江南·超然台作》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表达了苏轼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虽然“回首江南春更好,梦为蝴蝶亦还家”并非直接出自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但通过对该词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诗词中那种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深情,这与题目所要求的意境是相契合的。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