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神灵难寄托,祷祠村落几依投。上一句是什么?

梦梦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祈雨

唐·李约

旱魃为虐欲何之,

暴露神灵难寄托。

祷祠村落几依投,

风伯河神俱见慵。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约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约,唐代诗人、画家,生卒年不详,活动于中晚唐时期,他出身于贵族家庭,是宗室之后,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李约在文学和绘画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尤其擅长山水画,其作品在当时颇受赞誉,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较为简略,多散见于各类诗文集和画史中。

译文

干旱如同妖魔肆虐,不知将要持续到何时,

百姓们露天祭拜神灵,却难以得到庇护和寄托。

他们在村落中四处祈求,寄托希望于各种祭祀,

但风伯河神似乎都显得懒散,不愿施展神通降雨。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某地遭受严重旱灾的情景,诗中,“旱魃为虐”形容干旱如同妖魔般肆虐,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暴露神灵难寄托”表达了百姓们露天祭拜神灵,祈求降雨,但神灵似乎并未给予回应,使他们感到无助和绝望。“祷祠村落几依投”描述了百姓们在各个村落中四处祈求,寄托希望于各种祭祀活动。“风伯河神俱见慵”则讽刺了掌管风雨的神灵(风伯、河神)都显得懒散,不愿施展神通帮助百姓解除旱灾。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唐代百姓在旱灾面前的无奈和绝望,诗人通过描绘百姓们露天祭拜神灵、四处祈求降雨的场景,展现了他们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助和脆弱,诗人也通过讽刺神灵懒散的态度,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不满,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真挚,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某次严重的旱灾有关,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之一,旱灾、水灾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李约可能亲眼目睹了百姓们在旱灾面前的无奈和绝望,从而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