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和欧阳永叔〈啼鸟〉十八韵》,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和欧阳永叔〈啼鸟〉十八韵
宋·梅尧臣
春泥百草生,春鸟百种鸣。
丁丁啄屋角,槎牙死树鸣老乌,向之俛噣如哺鶵。
喧啁争树杪,哑哑声相呼。
晴风动花笑,雨气熏林芜。
黄口初啄食,哑哑随母雏。
提胡芦,挂柳枝,
枝脆惊堕雏,雄雌来去飞,
双影自相随,养雏知所止,
羽翼已渐成,引雏庭中啄,
碎虫啄复鸣,啄虫鸟亦苦,
不及哺母勤,尔雏既长成,
尔口当自哺,风雨飘尔巢,
尔将安所顾。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存诗约二千九百多首,内容广泛深刻,形式多样,语言朴素自然,有《宛陵先生集》。
译文
春天到来,百草生长,各种鸟儿也开始鸣叫起来,丁丁当当的声音敲击着屋角,枯树上老乌鸦的叫声回荡,它低头啄食的样子就像是在哺育雏鸟,鸟儿们在树梢上喧闹地争抢着,哑哑地相互呼唤,晴朗的风吹动花朵仿佛在笑,雨后的气息弥漫在林间,雏鸟刚开始学习啄食,哑哑地跟在母鸟后面,提葫芦挂在柳枝上,柳枝脆弱,雏鸟惊落,雄雌鸟儿飞来飞去,成双成对,母鸟哺育雏鸟知道节制,雏鸟的羽翼已经渐渐长成,母鸟引导雏鸟在庭院中啄食碎虫,一边啄虫一边鸣叫,啄虫的鸟儿也很辛苦,但比不上母鸟哺育的勤劳,雏鸟既然已经长大,母鸟的口也应当自己觅食了,如果风雨飘摇了你的巢穴,你又将如何顾及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里各种鸟儿的生态,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鸟儿们的鸣叫、争食、哺育等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与赞美,也通过母鸟哺育雏鸟与雏鸟成长后的自立,隐喻了人生的成长与独立。
赏析
梅尧臣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鸟儿的生态,充满了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与敬畏,诗中通过丰富的声音和动作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天的自然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诗人也通过母鸟哺育雏鸟与雏鸟成长后的自立,隐喻了人生的成长与独立,表达了对生命成长的深刻思考,诗中还蕴含着对自然与人生的哲理思考,如“风雨飘尔巢,尔将安所顾”等句,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梅尧臣与欧阳修(字永叔)唱和之作,欧阳修曾作《啼鸟》诗,梅尧臣便以此诗相和,在宋代,文人之间唱和之风盛行,通过诗歌的唱和,不仅可以交流情感,还可以展示才学,梅尧臣与欧阳修都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们之间的唱和之作往往充满了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哲理思考,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