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将坏色染衣裙,共卧锺山一坞云。的解释

春秋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皎然

重将坏色染衣裙,共卧锺山一坞云。

岩壁耸寒松影瘦,石泉流暗竹声喧。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轩。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巾。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仅包含了两句,但此诗为皎然的《山居》之一部分,为了完整解析,我列出了全诗内容,不过,以下的分析将主要围绕您提供的两句进行。)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信仰佛教,曾游历四方,遍访名山古刹,后隐居在江南的杼山等地,与陆羽、颜真卿等文化名人交往密切,皎然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禅意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再次用褪色的布料染制衣裙,与友人一同在锺山的一处山坞中卧看云雾缭绕。

释义

“重将坏色染衣裙”中的“坏色”指的是褪色或旧色的布料,这里象征着诗人简朴、淡泊的生活态度;“共卧锺山一坞云”则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或同道中人一同隐居山林,享受自然之美的情景,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山居生活画面,诗人通过“重将坏色染衣裙”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自己不慕虚荣、安于清贫的高洁品质;而“共卧锺山一坞云”则以其宏大的意境,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超凡入圣的仙境之中,两句诗相互映衬,既表现了诗人个人的生活情趣,又传达了其对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皎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游历和隐居中度过,他对佛教有着深厚的信仰,同时也对山水田园有着无比的热爱,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隐居期间,面对锺山的秀丽景色,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自己与友人共卧云中的生活场景,皎然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归隐思想。

皎然的这首《山居》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